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建设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南雄市教育部门持续擦亮“厚植文化育人资源,精心培育时代新人”品牌

时间:2023-12-16 14:35:14 来源:南雄市教育局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2023年,南雄市教育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厚植文化育人资源,精心培育时代新人”工作品牌,以“非遗文化进校园”为抓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心培育热爱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

  非遗文化进校园   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

  市教育局依托本地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以“珠玑巷人南迁传说”“茶花灯技艺传承”“粤北采茶戏”“南雄姓氏节渊源”等为主题,先后开展了“十百万”非遗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46场,覆盖全市5万多名学生,让全市广大未成年人充分了解南雄姓氏文化、地方戏曲、节日文化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此外,由黎灿学校创编、学生参演的粤北少儿采茶戏曲《舞花灯》在第27届中国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活动中荣获“小梅花集体奖”,在第十四届广东省少儿戏剧小梅花荟萃总决赛中,荣获集体组最高奖项金花奖及十佳剧目奖,我市在未成年人中深入推广传承粤北采茶戏取得显著成效。

图片

图为南雄市第四小学非遗文化进校园宣讲活动

  黎灿学校少儿粤北采茶戏社团学生:通过这几次的比赛中,我深刻的认识到粤北采戏曲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几次比赛中,让我更加了解了粤北采茶戏曲的历史渊源和表演的特点、形式,让我更加喜爱了粤北采茶戏曲。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认真学习采茶戏曲,把我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深挖非遗文化资源   打造劳动教育品牌

  全市各中小学校以传统文化为育人内核,以劳动实践为载体,充分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已打造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劳动课品牌15项,参与学生达5.5万余名。如我市珠玑中学、乌迳中学、第四小学分别开设“酸笋焖鸭”“牛干脯”“饺俚糍”等南雄非遗食品制作劳动课程;黎灿学校和南亩学校开设“茶花灯”手工制作劳动课程,大力丰富学生在校的劳动体验,以亲身实践传承南雄非遗文化,真正做到劳动教育促成长,五育并举育新人。

图片

图为珠玑中学学生参与南雄非遗美食“酸笋焖鸭”的制作

  加强非遗研学实践   丰富体验促进成长

  今年来,我市第二中学、实验中学、永康路中心小学、第二小学等19所学校组织5700多名学生先后到“铜勺饼制作技艺”珠玑坊、“南雄板鸭制作技艺”工坊等5家非遗工坊,以及珠玑古巷非遗墟市、非遗馆、家风家训馆、胡妃纪念馆等地,开展沉浸式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南雄中学、实验中学等8所学校组织2130名学生到珠玑百姓堂观摩、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珠玑巷人南迁传说》《粤北采茶戏》、省级非遗项目《灯舞(茶花灯)》和县级非遗项目《小水岭高脚狮》,让学生在听、看、做中近距离地感受我市4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感受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保护非遗的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在心田。


扫一扫
关注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