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保卫、聂郁荣、王洪林、郭森浪代表:
你们在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委员的第3号提案《关于围绕“一园三片区”规划布局 持续推进园区扩容提质的提案》的提案已收悉,经高新区管委会综合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职中、市政务和数据局和乌迳镇8个协办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南雄高新区一园三片区建设和发展基本情况
南雄产业园创建于2008年,2010年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2020年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全国31个重点发展农药产业的园区,是广东省唯一园区。2023年被工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粤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被广东省制造强省领导小组认定为2023年度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3.73万亩,现已开发建设1.386万亩,分为先进材料、新材料制造、绿色植保三个片区。现有入驻企业166家,其中试投产企业108家,规上企业72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专精特新企业2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29家),省级单项冠军3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个,广东省博士工作站6个,引进的南岭团队2个,企业获得专利数超过1600个,企业承接科研院校成果转化39个,创新型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
2024年工业总产值51.4亿元,工业增加值9.35亿元,税收3.2亿元,经过十余年的提质发展,产业园形成了“特色产业鲜明、集聚效益显著、产业配套完善、创新成效凸显”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一园三片区”规划布局,持续推进园区扩容提质的措施
(一)持续开展园区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工作,提升园区用地质效。3号提案提出关于“目前园区存在用地效率低、低效用地现象、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和通过实施用地增效行动,全面清理圈而不建、圈而缓建、圈而少建项目,进一步加大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用地的盘活利用的建议,是园区近10年来坚持持续推进的重要工作之一。2016—2024年,通过股权重组、收购等方式共完成54家存在低效闲置用地企业的置换,盘活用地1963.87亩。其中2024年完成4家闲置和低效用地企业盘活处置,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土地126.72亩。促成科大公司(涂料二期)、德鑫翔远(和鑫益)增资扩产项目、推动仟邦技改项目、引进山东妙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项目,盘活南雄市斯力宝涂料有限公司地块,2025年争取完成3家低效企业盘活处置工作,涉及用地面积超过100亩。
(二)关于分类推进产业的建设方面:2025年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南雄高新区将聚焦原有成熟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植保产业开局,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设施配套。一是加快推进现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植保园道路、管网等“七通一平”工程建设进度;持续推进人才公寓、污水处理厂、特勤消防站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谋划好植保园二期的园内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做好植保园污水处理厂(二期)的规划建设以及污水管道铺设。二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完善园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推进智慧园区(二期)建设。
2.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综合统筹园区及临近周边配套设施规划,加快推进“六个一”建设(即一所中小学、一家医疗卫生机构、一个生活区、一个商业区、一片公共绿地以及开通一条到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满足园区职工居住、医疗、消费、出行、子女就学等需求,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园区。加快推进将原南雄市职业中学地块改造成为园区生活区的规划和实施。
3.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一是鼓励园区围绕产业特点深化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中国科学院广化所孵化器,争取更多的项目孵化投产。二是与韶关学院、南雄职中、韶关技师学院等院校共建“化工技能学院”,开设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按企业需求设置课程。构建"产业园区+中职学校+高校+企业"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以绿色植保和分析检验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双百行动”深化校企合作,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教命运共同体”。三是联合龙头企业设立“技能提升中心”,针对现有员工开展阶梯式培训(初级→高级工→技师)。四是根据我市 2025 年《南雄市人才工作实施意见(修订)》文件精神,为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人才发放生活补贴、租房补贴和购房补贴。鼓励企业人才参加职业资格和职称晋升,落实相应的人才补贴。实施
“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推动规上企业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工作,培育符合企业发展的技能人才。贯彻落实“韶州工匠计划”政策,引育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加快产业能级高质提升。一是强化培育精细化工领域龙头企业。重点跟踪沃太、邦固等发展较好的企业产业链扩链延链,2025年,争取新增5亿元企业1家(沃太、邦固),争取新增2家亿元企业(泽丰、美瑞克)。二是加强规上工业企业培育,重点跟踪宏星华、迪福莱斯新投产企业,全力协助其新增上规。三是发改牵头,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重点项目、已签约招商引资项目等重要项目协调调度,重点推动植保产业园基础设施、宏星华铝模板项目等支撑性项目建设。
5.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项目为王。一是联合市商务局开展专项招商工作,计划储备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不少于3个,争取在新材料、绿色植保等领域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二是由发改、工信牵头加快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力促自由能、方舟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尽早实施,推动必得星辉、马来宾、九盾等技术改造进程。三是加强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签约、增资扩产、技改等项目能够迅速地落地并投入生产,同时推进项目纳统进程。
6.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改革。一是由市商务局、市政务和数据局牵头,积极主动协调各行政审批部门,加快推进项目立项、规划、施工、验收等全流程手续办理工作,依法依规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理时限,保障招引项目享受“一体式”政务联动服务、“一网式”审批服务、“一链式”全程服务的“三个一”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不跑腿,政府全代办”提升政策支持效率。二是切实落实《南雄市关于促进植保产业园签约项目开竣工投产的五条奖励措施》文件精神,并根据现有各级产业扶持政策和优惠奖励条款,坚持招商引资和扶持本地优质企业并举,不断发展壮大本地企业,给予本地企业新增项目和扩产项目享受与招商引资企业一样的扶持政策。三是把园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优质企业的培育工作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集聚,如给予更低的利率支持、政府给予税收减免支持等。四是引导和支持单项冠军企业与上下游企业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挥优质企业在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和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中的领军作用,从一个单项冠军发展成多个单项冠军,逐步打造“冠军产业链”,推动“集聚效益显著、创新成效凸显”的产业局面进一步凸显。
7.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监管,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创建,加大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秩序行为,全力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积极落实新时期投融资优惠政策,提高防范化解企业经营和债务风险能力切实为民营经济减负铺路,稳定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
(三)关于乌迳片区规划建设工作:根据国家开发区目录及园区优化整合工作政策规定,地方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不得超过3个。目前,我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正好满足此项规定和限制条件,先进材料、新材料制造、绿色植保三大片区已完成规划编制和基础建设,不具备开发乌迳片区的政策和条件。
办理结果清单